一、介绍作者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1997),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费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的销量超过千万册,获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二、作者经历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三、内容简介
尼采曾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句话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
对于在危难中生存的人们更是如此,如果看不到活着的任何意义和目标,他们很快就会被自己击垮,即使活着也如行尸走肉一般,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弗兰克尔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在集中营时他看到了太多的囚犯因看不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而死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之所以能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并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不仅是因为本书阐述了作者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苦难经历,更让我们看见了苦难当前弗兰克尔除了积极自救外,还力所能及为狱友提供心理指导,这一切经历都为他创立意义疗法奠定了基础。
在集中营的最后几周,弗兰克尔被安排到另一个集中营看护伤寒病人。虽然,同个营的朋友们都强烈反对他去,同行中也没有人愿意,但他执意要去,因为他觉得作为医生,为了帮助自己的狱友而死,要比作为不中用的劳工消耗掉生命更有意义。事实上,弗兰克尔照顾伤寒病人的这个决定,使他的命运发生了转机。因为在他离开后不久,原来的集中营就发生了饥荒,那些本来想保命的人结果死得更快。这件事情直到解放后,弗兰克尔才从狱友口中得知,这个狱友是营里的巡查,据他回忆有次追查犯人尸堆里的一块肉,结果发现有人在那煮肉吃,竟然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因此,弗兰克尔离开的正是时候。这样的奇迹在弗兰克尔身上发生过很多次,让他不禁想起“德黑兰的死神”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有权有势的波斯人和仆人在花园里散步,仆人喊道自己刚才碰到了死神,死神还威胁他,仆人请求主人给他被一匹马,好让他当晚逃亡德黑兰。主人答应了,仆人上马后疾驰而去。主人进屋后也遇到了死神,就问死神为什么要吓唬他的仆人,仆人回答自己没有吓唬他,看见他还呆在这里觉得奇怪,因为他原本晚上要去德黑兰找他。这也许可以理解为命运的安排或是生命的奇迹,总之多次的巧合让弗兰克尔避开了死神的威胁。特别是解放的前一天,他和几个犯人因为没有坐上卡车而幸存了下来,而在当时他们为此感到非常愤怒和失望。好几个星期后,弗兰克尔才知道那些坐上卡车以为获得自由的朋友,一到犯人营就被全部锁起来,烧死了。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的那样:“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集中营的经历让弗兰克尔更加深信苦难对于生命的意义,如果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因为苦难给人们提供了道德完善的机会,有的人充分运用它,有的人会放弃它,这将决定了他是否配得上自己所遭受的苦难。
在集中营里,弗兰克尔看到那些自甘沉沦、放弃对道德自我和精神自我内在把握的人大多成为了集中营恶劣条件下的牺牲品。特别是新来的囚犯,他们对集中营的条件一无所知,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前途,无法再像正常人一样为了未来而生存。对他们来说,生命变成了无意义的存在。要消除集中营生活对犯人在心理和病例方面的影响,弗兰克尔认为要运用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的方法,给他们指明一个未来的目标,帮助他们恢复内在的力量。正如尼采说过的那句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当弗兰克尔在集中营当他为眼前的琐事感到厌烦时,他就会迫使自己想一些别的事情,比如,想象自己站在明亮、温暖和欢快的讲台上,面前坐着专注的听众,自己在给他们讲授集中营心理学,他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自己的一切。通过这种方法,弗兰克尔成功地超脱了当时的境遇和苦难,好像所有这些都成了过去,他和他的痛苦都成了自己心理学研究的有趣对象。
弗兰克尔除了自救外,在集中营时力所能及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犯人提供心理治疗。那段时间,在犯人出操时很多行为被认为是破坏性的,违反者要当场被处以绞刑。这些行为包括从旧毯子上割下布条垫膝盖以及小偷小摸。一天,一个饿得半死的犯人闯入土豆房偷了几个土豆,事情被发觉后,号场命令大家交出偷土豆的这个人,否则全体犯人得饿一天,虽然有人知道是谁偷了土豆,但2500个犯人还是没有出卖他,每个人都斋戒了一天。晚上,大家躺在床上情绪低落,谁也不说话,更糟糕的是灯也灭了。那时的弗兰克尔又冷又饿,暴躁而疲惫,原本他没有心情对此事给出心理学的解释或为此布道,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为狱友提供一种灵魂治疗。他从最琐屑的好事开始说起,鼓励大家活着就有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财富,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重新恢复或恢复原状,不管他们经受过多达的苦难,将来都会成为财富。他引用了尼采的那句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接着,他谈到了未来,虽然未来看似渺茫,但他不会放弃希望,因为谁也不知道转机会不会在下一刻发生。
最后,他谈到了赋予生命意义的很多机会,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他希望狱友能正视当前严峻的处境,鼓励他们不能丧失希望,而应鼓起勇气,坚持斗争,始终保持尊严,坚守生命的意义。当电灯再次亮起时,他看到狱友们眼含泪水充满感激,蹒跚地向他走来,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使得狱友热泪盈眶,觉得自己错过了不少与狱友交流的好机会。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生命的旅途难免会遭遇苦难,也许一时无法改变,但我们依然能选择面对苦难时的心境和态度。
你依然可以抱有这样的心态: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